• <acronym id="slq5f"><center id="slq5f"></center></acronym>

    <acronym id="slq5f"></acronym>
  • Article Information
    文章信息
    徐建院士的拼搏精神
    2020-08-11
      

    DSC_0022-1gai.jpg


    ——————編者按——————

    中國工程院新任院士徐建,擔任本刊編委會副主任20多年,他著作頗多,成果豐碩,他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值得矢志于科技強國人們的學習和借鑒。

    ———————————————


    2019年中國工程院迎來了新一批院士,在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當選院士中,徐建院士的經歷與眾不同,他是一位沒有大學本科學歷和出國留學經歷的院士,在擔任大型央企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的同時,在土木工程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突出的成就,熟悉徐建院士的人都說他的經歷是一個勵志而傳奇的故事。在他當選院士后,我們對他和身邊同事進行了采訪,逐步了解了徐建院士成長的經歷和為實現科技夢想走過的道路。


    一、新的起點


    走進徐建院士的辦公室,我們看到了編號為“1117”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證書,看到了國務院國資委郝鵬書記、中國工程院李曉紅院長、國機集團張曉侖董事長以及十多個高校企業和國外專家的賀信。當我們問起他當選院士的感受時,徐建院士說:“開始很激動,但很快就平靜了,我沒有搞任何形式的慶?;顒?,現在一切都恢復了正常?!?/p>

    徐建院士告訴我們,我國以前在工業工程振動控制領域沒有院士,他今天的成功當選,是國家對這個領域重要性的認可,行業發展到今天所具有的成就,離不開我國工程建設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離不開國家對科學技術的高度重視,更離不開幾代人承前啟后對學科發展做出的貢獻,這個行業中有許多高水平的專家,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成就不屬于某個人而是整個行業和研究團隊。在中國工程院學部發展研討會上,他非常感慨地說:“我能夠當選院士,非常感謝黨和國家的培養,感謝前輩的栽培和同行的支持,現在我的心中只有感恩和感謝?!?/p>

    海內外的賀信,都表達了對他的祝賀、鼓勵和期待。國資委郝鵬書記在賀信中寫道:“希望永懷實業報國、科技強國初心,弘揚科學精神,堅守科學道德,勇攻科技難關,再攀科技高峰?!比毡咎卦S機器株式會社董事長和總經理在賀信中寫道:“您把大量的創新和實踐形成知識理論體系,在振動技術方面統帥指導從根本上解決各種困難課題,是我們的良好榜樣,您增選為工程院院士實至名歸。期待您在國際舞臺上大展宏圖,衷心祝愿您精益求精,再創輝煌?!毙旖ㄔ菏空f:“這些鼓勵對我既是鞭策更是壓力,在科學技術的國際競爭中,要想占領科學的制高點,就必須有只爭朝夕的精神絲毫不能懈怠,現在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起點?!?/p>


    二、拼搏成才


    1974年徐建高中畢業后,成為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木匠,他學習的第一本專業書是李瑞環同志編寫的《木工簡易計算法》,雖然文革時期教育質量比較差,但他硬是把這本啟蒙教材熟練掌握了。在建筑工地上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很快就成為一名優秀的技術工人,這些為他以后從事建筑工程設計與研究奠定了實踐基礎。

    1977年徐建參加了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次考試,雖然考試成績遠遠超過大學本科錄取線,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最終被一所中專錄取。在長春冶金建筑學校工民建專業學習期間,徐建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學習上全力拼搏,他的刻苦精神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贊。

    最讓大家難忘的是徐建在入學不久出現的一次事故,他在雙杠運動中失手,由于頸椎骨折造成全身癱瘓,經過十多天的顱骨牽引身體部分恢復知覺,他讓同學帶來教材和課堂筆記,躺在病床上在牽引狀態下堅持學習,住院40多天后他又肩負著20多斤重的固定石膏回教室上課了。期末考試時,他的三門考試課都是滿分,在學校師生中引起了震驚。就是依靠這種拼搏精神,在兩年半的學習期間,他僅有一門課程為90多分,其余課程都是滿分。

    1980年徐建畢業后留校任教,學校先后安排他到西安冶金建筑學院進修數學和力學、到湖南大學進修結構和施工各一年。他抓住這個寶貴的進修機會,學習如饑似渴,即使周末和節假日,他的身影都會出現在學校的圖書館和教室里,春節期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他認真學習的精神受到老師們的高度評價,在西安冶金建筑學院學習材料力學時,期末考試得了99分,他問老師這1分錯在什么地方?老師告訴他試卷中的確沒有發現錯誤,只是我的學生沒有考過滿分;在湖南大學學習期間,按規定應該進修4門課,他卻取得跨越四個年級13門課程的較高學分,這一年學習的緊張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徐建在回校任教三年時間里,擔任施工技術課程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雖然他有自己學習的愿望,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也非常出色,他擔任過班主任的班級學習總成績在同年級中都是名列榜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業余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學生們日后談起對徐建老師最深刻的印象是背著黃書包,天天在學習。晚上還要經常到其他高校去聽課,徐建回憶起:“最痛苦的是冬天,長春冰天雪地,路面都是冰雪道,晚上在吉林工學院學習后騎自行車回宿舍要摔倒好幾次?!?/p>

    1985年經學校批準,徐建參加了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在激烈的競爭中,他以優異的成績被湖南大學錄取為結構工程研究生,特別是數學和力學成績在同屆考生中名列前茅。在研究生學習期間,徐建在完成研究生學業的同時,還彌補了本科中沒有學過的課程,為此他付出了比其他同學更多的辛苦。


    三、管理成就


    1988年,徐建碩士畢業后,分配到機械工業部設計研究院抗震研究室工作,加入了我國著名振動專家張友齡教授等創建的振動與抗震研究團隊。參加工作后,徐建表現出突出的研究能力。他在國家“七五”重大裝備科技攻關項目《高壓開關抗地震機械特性試驗研究和數學模型》的科研中,提出了兩項重要的研究成果,雖然他資歷最淺且參與科研時間最晚,在參加課題研究的幾十名專家中,他被排名第五獲得1989年度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他在全國首次采用FORTRON語言編制了國家標準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預埋件》計算與繪圖一體化程序,不僅提高了標準圖的設計質量,效率也提高了幾十倍,成果被評為全國工程建設優秀標準設計金獎;負責的多層廠房微振動分析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實用科學技術獎;作為副主編完成的國家標準《多層廠房樓蓋抗微振設計規范》和行業標準《單層廠房抗震設計規程》均獲得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4年,徐建成為機械工業部在勘察設計行業中唯一破格晉升的研究員級高工,同年他擔任了抗震研究室主任。當時的抗震研究室科研成果多但經濟效益很差,由于人心不穩面臨被撤銷的可能。徐建抱著不服輸的精神,把在檔案室里沉睡多年的研究報告和專利成果都找了出來,他的信念是研究成果只有在工程中應用才有價值。他親自擔任建筑面積為12萬平方米“海淀新技術大廈”的項目總設計師,采用獲得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高層建筑降低層高研究成果,解決了在限制建筑總高度條件下增加建筑層數的難題;將工程振動的研究成果應用于茂名乙烯工程,服務于國家重點建設;采用結構抗震研究成果,承擔了眾多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項目;利用主編國家標準的技術優勢,讓部分實驗人員從事樁基檢測工作,不僅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為振動技術的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樁基振動資料。僅用一年多的時間,抗震研究室的人均產值由3萬多元發展到28萬元,在設計院名列前茅。

    1996年,徐建經民主推薦、機械工業部考核,被任命為機械工業部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和紀委書記;1997年他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999年徐建擔任了機械工業部設計研究院院長。當時設計院面臨著行業任務不足,急需業務轉型的難題。他充分發揮職工的智慧,帶領管理團隊群策群力,提出了設計研究院進一步深化改革系列方案,特別是組建了醫療、物流、生物工程等特色設計團隊,加大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體育建筑、文化建筑等民用建筑轉型,由設計咨詢向項目管理和工程承包延伸,提出了責權利明確的增收節支分配制度。為了使業務轉型不受原行業的制約,將被行業內簡稱為“總院”的“機械工業部設計研究院”更名為“中元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設計研究院的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當時組建的特色專業團隊至今在國內都具有最強的競爭力。

    2001年,徐建調任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主要分管技術工作,2007年擔任了國機集團的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在任職十多年里,國機集團的職工不會忘記他帶領經理層團隊和企業職工,超額完成了董事會交給的“三年再造一個新國機”的任務;不會忘記他突破重重困難推動企業科技創新,所負責的《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科技創新工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不會忘記他頻繁的深入基層企業,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難題;不會忘記他在中國二重脫困工作中全身長滿了濕疹,從后背白襯衫中透出的斑斑血跡。他就是這樣一直不辭辛苦、不爭榮譽、不計得失、默默無聞的工作著。

    2018年,由于年齡的原因徐建卸任總經理職務,在國機集團主要領導任免大會上,中組部領導和國機集團董事長給予他高度評價使他感到非常心慰,他在會議上回顧起擔任總經理10年的經歷:“在黨委和董事會的領導下,在經理層和集團各級企業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國機集團經歷了連續十年獲得國資委央企考核A級,連續十年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榜首,連續八年入選世界500強,營業收入由624億元到2861億元、利潤由32億元到112億元的發展歷程?!边@就是徐建十年來向國家交出的成績單。


    四、科技貢獻


    202004工程內文4.jpg

    1 突破了工業工程振動控制技術的國外制約

    工業工程振動控制是土木、機械等多專業交叉學科,是工業建筑安全使用、工業裝備正常運行和生產人員身心健康的重要技術保障。隨著我國高端裝備向精密化和大型化方向發展,精密裝備的加工精度為納米級,大型裝備的沖擊壓力達數萬噸,對生產環境的振動控制要求越來越高,振動控制已成為工業工程發展的關鍵技術。我國高端裝備振動控制技術一度主要依靠國外引進,涉及到國家安全和高科技的關鍵技術經常受到限制,嚴重制約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進程。

    為了解決工業工程振動控制中的難題,徐建率領振動控制技術研究團隊,經過二十多年的科技攻關,攻克了工業工程振動控制關鍵技術難題。創新發展了復雜結構多元振動控制理論,建立了從精密裝備微振動到大型裝備強振動控制成套技術,構建了涵蓋“荷載-控制-測試-評價”全過程的標準體系并主編了其中10部重要的國家標準,首次建立了古建筑在振動影響下“多道防線”控制技術,形成了振動控制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已應用于航天衛星、太空望遠鏡、大光柵刻劃、核潛艇、核電站、萬噸壓機、汽車裝備等重點工程,對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研究成果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攻克工業建筑抗震的關鍵技術難題

    工業建筑是工業裝備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工業建筑承受的荷載多變、環境惡劣、結構復雜,抗御罕遇地震能力差、易產生次生災害;我國唐山、汶川等地震中工業建筑破壞嚴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全面提升工業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為了解決工業建筑抗震面臨的技術難題,徐建負責的科研團隊經過20年的聯合攻關,創新發展了動態多目標和復合層級防倒塌抗震設防理論,完善了工業建筑抗震的概念設計、分析計算、構造措施系列方法,建立了既有建筑抗震的多層次性能評價和多目標性能提升技術,主持編制了抗震“設計-鑒定-加固”系列國家和行業標準。成果已應用于寶鋼湛江鋼鐵基地、東方電氣震后重建、中國二重核電電容工程、中國一汽工業廠房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提升了工業建筑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0多年來,徐建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1項,全國工程建設標準設計金獎和銀獎各1項,全國企業管理創新獎6項,起草國家標準31部、主編11部,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17部,是23項授權發明專利的第一發明人。他還兼任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協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等副理事長,在同濟大學、湖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擔任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是我國工業工程振動控制和工業建筑抗震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五、拼搏精神


    此時很多人會產生懷疑,徐建從事領導工作20多年,這些科研成果是他自己做的嗎?他哪有時間從事科研工作?徐建說這些懷疑是很正常的。擔任領導職務后,還能不能像以前那樣從事科研工作,行業內一直非常關注。徐建回憶當時的情景:“管理與科研兩者兼顧,惟有犧牲業余休息時間。在擔任院長期間,白天工作很辛苦,晚上在辦公室搞科研到11點鐘,再騎六公里自行車回家,有時辛苦的感覺就像跑馬拉松到了極限,此刻沖過去還是退下來?放不放棄目前仍在從事的科研工作?也曾經多次反復猶豫過,對振動和抗震研究這么久了,的確懷有深厚的感情;特別是擔任國機集團總工程師后,站在更高的平臺上,看到了振動控制技術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影響,看到了國外先進技術對我們的制約,作為中國機械工業最大企業的總工程師,我應當承擔起這份責任,正是因為這份感情和責任,我還是堅持下來了?!睘榇?,徐建走上了一條管理與科研兼顧的拼搏之路。

    2017年,徐建首次申報院士時,工程院派出三位院士到國機集團進行調查,集團的門禁系統記錄了他多年的考勤情況,每天早晨4點左右他就到單位了,節假日和周末基本上都在單位,當年的正月初二也在辦公室上班。在國機集團倉庫里,放著徐建10多個科研資料柜,其中很多是他的科研手稿,有些手稿字跡歪歪扭扭,這些都是他出差在飛機上的作品。和他曾經在科研中合作過的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的專家都向調查組介紹了徐建領導并深入科研工作一線、親力親為的情況,調查組了解情況后都很感動。

    建設部的一位領導在徐建辦公室看了他主編國家標準的歷版手稿,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原來以為你主編的國家標準僅僅是一個組織者,今天看到這些手稿真的很感動。一位院士主持了他主編的國家標準審查會后,給他的信息中寫道:今天標準審查基本是你一個人介紹,一個人回答,印象特別好。

    徐建在總結自己學習、科研和管理的經歷時,常常會提到“拼搏精神”。正是依靠這種精神,使他能夠在管理與科研兼顧的同時,交出亮麗的經營管理成績單和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這其中包含了許多他在拼搏道路上付出的汗水。

    805A6291.jpg


    六、誠摯期待


    當前,大國博弈日益升級,在貿易戰、金融戰、信息戰的背后,一場圍繞科技命脈的爭奪戰正在展開。人們越來越清楚的看到:誰掌握了科技制高點,誰就在這場博弈中掌握主動權,擁有話語權。在具有先發優勢的科技強國面前,惟有面對現實,抓住時機,堅持不懈地攻克一道道科研難關,突破一個個科技瓶頸,填補一項項技術空白,我們才能夠掌握自己民族的未來??萍紕撔率菄野l展的方略,也是我們每個人應當肩負的責任。徐建院士獨特的科研經歷和拼搏精神給了我們信心和啟示: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無論身處什么崗位,不論自身具備什么條件,不管處于什么環境,只要矢志不渝,敢于發揚“拼搏精神”就能取得成功。

    做過大型中央企業的總經理,獲得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應該是一個名利雙收的圓滿結局,但對于徐建院士來說,這只是一段可以心無旁騖地探索科學歷程的開始。2020年的正月,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從正月初二起徐建院士就在辦公室連續工作幾十天,身邊一箱方便面,辦公桌上放著一部由他主編多國專家參編的專著、一部新的行業標準編寫資料,也許這就是徐建院士所說的新的起點,我們誠摯期待徐建院士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首頁
    電話
    在線投稿
    国产午夜精品1区2区3福利_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_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无码

  • <acronym id="slq5f"><center id="slq5f"></center></acronym>

    <acronym id="slq5f"></acronym>